所在位置: 农信资讯 > 媒体报道

“铁脚板”成就“主心骨”

四川农信凉山农商银行“金融老将”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3-05-09 16:28:2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党云帆 周文军 刘佳琪 赵紫薇  点击数:

凉山,横亘在四川省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四川农信凉山农商银行服务凉山人民已经七十余年,是服务凉山人民的一员“金融老将”。如今,凉山农商银行正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区域共兴”为总抓手,以“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为总思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助推绿色发展、强化科技赋能等方面积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西昌做大、河谷做强、东北做实、西部做深”的发展态势,跑好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第一棒”。

近年来,凉山农商银行积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出台了《凉山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十五条措施》,围绕“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大信贷投放,支持涉农产业发展壮大。2022年以来,凉山农商银行以“乡村振兴-进村入户”惠民工程为抓手,举全行之力,耗资2000余万元,召集近千名干部员工,用“铁脚板”丈量凉山的土地,累计行程150万里,全覆盖采集全州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9类群体信息88万户,投放小额农贷147亿元、涉农贷款335亿元,积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打造“天府第二粮仓”。

掌握发展“主动权” 扛好肩上“责任田”

李必勇: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执着于种粮的“疯子”

在西昌市佑君镇,记者见到了李必勇,他是一个有着黝黑皮肤的壮实汉子,是当地的种粮大户。早在2015年,他就带领中坝乡49户农户共同创建了“西昌市众辉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363户、帮助23户建卡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他亲自向农户讲解非化学生产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帮助农户转变思想,协助农户改变种植方式,免费向农户发放生产物资(种子、薄膜等),实时关注生产情况,及时帮助农户发现病害,大力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说起种粮的经历,李必勇如数家珍,“我第一次在农信社贷款还是1998年,第一次贷了500元,到现在我还记着,我跟我哥两个人跑到城里贷完款买了抽水泵和引水管,花了465元,我记得太清楚了,单程车票4块5,来回花了18块钱。农信社的钱太及时了,买了水泵水管才浇了地,顺利度过了那年的干旱。”从那时起,李必勇就与凉山农商银行结下了深深的情谊。

2015年9月,凉山农信整体改制为凉山农商银行。2016年,在该行发起的第一次“整村推进进村入户”行动中,为李必勇授信20万元,2019年授信增长为80万元;2020年,凉山农商银行对他的授信达到了200万元。这200万元在李必勇这里变成了地租、农资、工资,支撑他把理想变成现实。李必勇种植规模最大的时候种植水稻达到5000多亩。

为什么李必勇不种别的作物却只种植粮食,这让记者很是好奇。原来,在李必勇的意识里,什么都没有粮食重要。直到现在,他的朋友们还都叫他“疯子”,他“疯”于对种粮的执着,对饥饿的记忆深入骨髓,长于血肉。在安宁河谷这里种粮,比在集中连片的粮食主产区难多了,对于苦难的记忆,让他为粮食安全扛起了“一面旗帜”。他的存在,才让“天府第二粮仓”进入现实,才让我们的粮食安全战略掷地有声。记者开玩笑地说:“干脆把你生产的大米注册为‘疯子大米’更合适。”

西昌作为“现代农业硅谷”,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2万余亩,总产量24万吨以上,各级“田长”共有1393人,分别由各级领导分管担任。凉山农商银行西昌支行作为县域金融主力军,一直以“扶农助农”为己任,截至目前,共扶助种粮户5.85万户,贷款累放额23.6亿元,投入种植面积达40万余亩,总产量过半。

聚焦振兴“持久战” 激发致富“动力源”

洛古有格:深山里的大变化 乡村振兴离不开“领头雁”

凉山有着习近平总书记寄予的挂念和厚望,凉山农商银行始终聚焦脱贫地区金融服务需求,通过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加大脱贫小贷投放、支持农村危房改造、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等方式,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增收致富。2022年初,该行开展了覆盖全州所有乡镇村组的“乡村振兴-进村入户”工作,得到各级党政及社会各界高度认可。

在昭觉县三河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走过的路,记者来到了彝族老乡吉好也求家的旧址,重新修过的石板路被命名为“暖心路”,代表着彝族老乡对习近平总书记关怀的殷殷之情。当年的贫困村民如今都已经搬迁到了不远处的新村。现在彝族老乡的家里还有“四川农信 央行扶贫再贷款个人精准扶贫贷款 示范户”的铁牌,用以纪念伟大恢宏的“金融精准扶贫”!

不远处的三河新村干净整洁,黄墙灰瓦,在春日的阳光里,在翠绿的群山中,显得温暖又闲适。村口,一幅醒目的双语(汉语和彝语)标语映入眼帘“共产党瓦吉瓦 总书记卡沙沙”,这里的海拔有2500米,村党支部副书记洛古有格的脸上有着深深的高原红,他笑着向记者介绍,“瓦吉瓦”的意思是非常好、真棒,“卡沙沙”的意思是谢谢。这句标语里饱含深情,洛古有格继续说道:“当地彝族群众中传颂着两个一步跨千年,第一个一步跨千年是1952年彝乡解放,彝族同胞直接从奴隶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个一步跨千年就是精准扶贫,终于把头顶上的这顶‘穷帽子’摘掉了!”

走进彝族老乡吉好也求的新居,小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临着大门开了一个小卖部,正对着大门悬挂着很多牌子,其中“四川农信 农村金融服务站”最为醒目。洛古有格帮着介绍起来,这个村子2014年大部分人的年收入还在2300元以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到2022年,很多家庭的综合年收入就达到了10万元,不但脱了贫还致了富。

乡村振兴离不开“领头雁”,洛古有格情不自禁地介绍起自己的养殖事业。2013年,洛古有格返乡创业开始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养殖。“肉牛养殖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也是传统产业,所以对这个产业有信心。”洛古有格继续介绍,“现在一户养七八头牛没有问题,三头牛能卖差不多4万元。”作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为提高村民的肉牛养殖信心,他建设了一个畜养270头牛的养殖场。他从凉山农商银行的贷款,也从2014年的2万元增长到如今的120万元。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养牛致富,并带领广大群众一起致富的信心。

说起农商银行的服务,洛古有格连连竖起大拇指,他表示,一来农商银行的网点很近很方便,二来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经常开展上门服务,了解大家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大家互相了解,建立了信任。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贷款120万元,材料准备齐整,仅10天就审批下来了,效率真高,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凉山农商银行昭觉支行副行长康雪嵩接过话头介绍说:“我们在简化贷款资料、提高贷款效率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我们积极发挥客户经理人熟地熟的优势,提前联系村民,对有需求且符合标准的村民一次性做好基础信息录入。”

凉山农商银行开展的“乡村振兴进村入户”工程在整个凉山州域进行了全覆盖,对符合条件有资金需求的农户和经营主体应贷尽贷,对暂时不符合条件或者没有资金需求的农户和经营主体也都建立起了档案,方便随时联系、查阅、进行服务。鉴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为了符合农业生产的周期,凉山农商银行所发放的农户贷款大部分都是中长期贷款,时间在3年左右,以帮助农户和经营主体规避市场波动风险,在尊重市场规律的过程中凉山农商银行和客户实现合作共赢!

截至2022年末,凉山农商银行11个脱贫县支行贷款增幅29.34%,脱贫小贷余额16.2亿元,占全州同业79%。围绕凉山州2.4万户农村C、D级危房改造实施规划,该行发放“安居乐”危房改造专项贷款1.2亿元,占全州同业100%,共支持4622户农户进行危房改造、改善生活环境。截至今年3月末,凉山农商银行昭觉支行各项贷款余额15.41亿元,较年初净增1.62亿元,增幅11.75%。

降下发展“及时雨” 当好服务“急先锋”

吴洪刚:返乡创业既容下了肉身又容下了灵魂

在冕宁县农丰村,返乡创业的吴洪刚向记者讲起了他的创业史。2013年,因为父亲需要照顾,他从外地返乡,带着多年的积蓄开始进行种植养殖。因为对农业不够了解,起初的几年亏损严重,陷入了自有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凉山农商银行冕宁支行沙坝分理处主任鲜祥明,经过评估,他获得了5万元贷款。谈到这段经历,吴洪刚说:“当时真的是不知道能不能贷到款,一直也没跟银行打过交道,心里着急又底气不足。”此后,凉山农商银行和吴洪刚一直“相向而行”,现在吴洪刚在凉山农商银行有50万元信用贷款余额。

讲起他创业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吴洪刚眉头紧锁,他说:“2017年我亏了很多钱,还好鲜主任帮助我解决了资金难题,要不,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那一年真的是背水一战,虽然自己的农业技术成熟了,但是自有资金却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我从心底里感谢农商银行。”看着长势喜人的油桃林,吴洪刚又开心地笑了:“现在一年更比一年好,油桃这个品种比较稳定,市场波动小,当前已经度过了投入期,全面进入获利期,现在限制我种植规模的主要是当地没有那么多劳动力。”

当问及吴洪刚创业带给他的最大感触是什么,他说:“我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没有路,水也不通,电也没有,只有一个太阳能,只能用来给手机充下电,这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这么大的地方只有我一个人,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内心太寂寞了,只有农商银行的朋友们入户上门了解情况和我一起分析产业形势。”说完这段话,他抬起了头,抽了一口烟,接着说:“但是能照顾家里老人,发展得也不错,在这里既容下了肉身,又容下了灵魂,值了!”

截至2023年3月末,凉山农商银行冕宁支行各项贷款余额25.86亿元,较年初净增1.73亿元,增幅7.17%;新增家庭农场主贷款7762万元、新增专业大户贷款1810万元、新增农民合作社贷款2339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15417万元。

用好政策“助推器” 牵住产业“牛鼻子”

李自彬:“主心骨”就位 带领全村再出发

德昌县昌州村距离德昌县城约6公里左右,主要经济产业为蓝莓、枇杷、草莓及桑葚。李自彬是德昌县昌州村村支书,昌州村2015年开始探索种植蓝莓,经过3年的探索,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品种,并成立了福易达蓝莓种植合作社。为了抓住蓝莓产业这个风口,李自彬成立福易达蓝莓种植合作社,引导村民各家各户开始投入。如今,全村3000多亩桑葚种植地已有1000多亩改种蓝莓,计划以后要形成蓝莓为主,枇杷、樱桃、桑葚等为辅的产业结构。

为了让村民看到致富成果,李自彬从凉山农商银行申请贷款150万元,加上自有资金,搞起了60亩高标准水肥一体化蓝莓种植大棚。在他的带领下,整个村子都在开展红红火火的蓝莓种植。这一棵棵蓝莓树,种下的就是一家家的希望,蓝莓已经成了村民致富的“黄金果”。

李自彬谈到,在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资金,村民们一开始观望情绪很重,在他成功致富的带动下,村民们才开始敢想、敢干、敢贷款。据凉山农商银行德昌支行副行长肖斌鑫介绍,凉山农商银行和当地县政府共同成立了“乡村振兴发展基金”,政府出资2000万元为缺乏担保但需要贷款推动产业发展的农户进行担保,农商银行对金额放大10倍,可以发放2亿元的担保贷款。农户的资金需求非常旺盛,目前,2亿元的额度已经用掉了1.8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凉山农商银行德昌支行向昌州村授信金额达13286万元,目前已用信余额5741万元。

凉山农商银行德昌支行就全县68个行政村开展进村入户工作,累计采集农户数41761户,完成41761户客户的建档评级,评级率100%,用信户数13850户,用信占比33.16%;累计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放贷款7687笔,发放金额10.25亿元,现有余额7.39亿元;累计向全县23406户客户发放涉农贷款36.38亿元,现有余额24.06亿元,全力支持县域乡村振兴落地落实。

用好数据“导航仪” 打造核心“好产品”

王继恒:青年有为 奋斗无悔 成就发展大舞台

在会理市大发村记者见到了恒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继恒,38岁的他已经种植石榴15年了,讲起种植石榴的经历,他介绍道,23岁第一次从农商银行贷款,第一笔只有2万元,就此建立起了与农商银行的联系。2022年,凉山农商银行会理支行开展“乡村振兴进村入户”工程,为他授信80万元,这笔贷款被他用来补充石榴购销的本金。

王继恒现在共种植180亩石榴,还投资150万元建设了一个可存放100万斤石榴的冷库。看着漫山遍野的石榴树,王继恒说感谢农商银行一直以来的支持,才使得他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使得他能够脱贫致富。

截至2023年3月末,凉山农商银行会理支行各项贷款余额42.19亿元,较年初净增5.59亿元,增幅15.27%;新增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970万元,新增专业大户贷款57755万元,新增农民合作社贷款50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16.12亿元。

为满足差异化金融需求,凉山农商银行针对会理石榴、西昌葡萄、盐源苹果、雷波脐橙等经营主体,量身定制“果蔬贷”“脐橙贷”“烤烟贷”“蚕桑贷”“乡村振兴贷”等多款差异化信贷产品。截至2022年末,盐源苹果、雷波脐橙专项贷款余额分别净增4.96亿元、1.1亿元。与此同时,该行积极优化生物资产抵押贷产品服务,进行盘活涉农生物资产探索,成功发放全州第一笔以奶牛活体作为抵押担保的涉农贷款110万元,突破现有传统的抵质押物范围,有效解决涉农经营主体普遍缺乏传统抵押物的难题。

自2021年以来,凉山农商银行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智能贷款产品体系,分别推出“蜀信e·小额农贷”“蜀信e·贷”,以及“蜀信e·商易贷”三款智能贷款产品,至此,智能贷款产品体系实现消费及经营用途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农户金融服务便利性。下一步,凉山农商银行将加大线上产品创新及推广力度,推动个人、企业、商户金融业务“应线上尽线上”,抓好以“蜀信e”为代表的电子银行业务推广,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我们将运用好‘乡村振兴进村入户’信息采集成果,结合各县市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在2023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评级授信工作,额定贷款授信额度。并围绕‘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大对凉山州烤烟、石榴、桑蚕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支持94万户农户、1.06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648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涉农主体做大做强。”凉山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凉山农商银行将积极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助力城区、农村两大市场发展。全力支持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发展,探索推广“专合社+农业产业园+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等融资模式,通过订单农业、供应链融资等多种模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融资条件;深入推进产业建设工程,以“创园区、建基地、兴大户”为抓手,积极支持果蔬等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支持打造全州特色农特产品优势区。

理想信念是“原生动力”,职责使命是“意志盔甲”,思想上能够“破冰”行动上才能“突围”。凉山农商银行肩负着助力凉山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任,在服务上始终“走到位、想到位、做到位”,在服务“新农人”的过程中,锻炼出了一支“兴农人”队伍,这支队伍活跃在凉山的大街小巷、田野山巅,他们是凉山万家灯火的守望者,是无数干事创业者的守护者,在凉山人的创业、发展路上,处处都有农商银行的身影。2022年,凉山农商银行荣获凉山州州长质量奖(2020—2021年度),成为全州唯一获此殊荣的服务企业;荣获凉山州“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金融助企纾困增长劳动竞赛先进集体……这些荣誉无不见证着凉山农商银行为地方经济发展所倾注的心血、所注入的动能。凉山农商银行将继续扎根凉山,深耕凉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扛起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担当,保持发展定力,坚守市场定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乡村振兴、践行普惠金融,继续担当金融排头兵,切实加大有效信贷投放,为三农、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澎湃金融动力,为满足凉山人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提供“农商方案”。

记者乘动车到凉山西昌市,在凉山期间走访了五个县市的众多乡村,行程近两千公里。一路上,勃勃生机的紫色蓝花楹放肆盛开,安宁河谷流动着的空气,撩动蓝花楹的枝头,向我们展示着凉山的魅力!就像数百万勤劳的凉山儿女穿着节日的盛装,在欢迎客人的到来!

撸起袖子加油干,凉山处处有青山!

责任编辑:王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