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农商银行资讯 > 基层动态

达州农商银行:活水润茶山 绿叶变“金芽”

2025-10-17 14:44:55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作为大竹县“六张名片”之一,白茶产业是大竹县委、县政府重点培育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达州农商银行大竹支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聚焦白茶产业链条延伸与产能优化,持续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力度,精准对接茶企、茶农融资需求,用好用活基本产品,助力县域白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5年7月末,该支行累计向白茶产业发放贷款2832万元,现有余额1267万元,为白茶产业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力。

强供给,下好“点茶成金”关键棋

“我们茶园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农商银行的支持。”在大竹县四合镇东风村的茶田里,大竹峰顶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志军望着绿意盎然的茶园感慨道。作为土生土长的大竹人,在白茶引进之初,他就萌生了种植白茶的想法,通过多方调研以及外出考察最终决定在四合镇建设白茶基地。

白茶种植虽然利润较高,但前期投入较大,且茶树种植后第三年才会迎来产量提升。在茶厂建设过程中,大竹峰顶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承包了2400亩土地,再加上从浙江引进茶树,投入了大量资金。为确保茶树产茶后能够及时杀青炒制,修建厂房已是迫在眉睫,但资金短缺让整个项目陷入停滞。

就在唐志军一筹莫展之际,达州农商银行大竹支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对接,了解情况后,迅速启动信贷审批绿色通道,为其提供了200万元的贷款支持。这笔资金犹如一场“及时雨”,不仅帮助该合作社完成了厂房建设,还购置了制茶设备,确保了茶叶加工的质量与效率。如今,茶园白茶长势喜人,茶厂也已正式投产,年产值预计可达500万元,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近100人。

“目前,我们的白茶已在浙江安吉等地打开了市场销路,深受消费者喜爱。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打造自主品牌,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到时候还需要农商银行大力支持!”唐志军表示。

大竹县白茶为引进类产业,达州农商银行大竹支行在支持白茶产业的过程中,以“摸清市场边界、逼近市场边界”专项活动为依托,将白茶产业的扩规增效放在首要位置,主动对接县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等职能部门,全面梳理白茶产业主体清单,组织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围绕白茶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开展实地调研,动态掌握白茶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风险点。

在摸清白茶产业的基础上,达州农商银行大竹支行积极探索“银政企+农户”多方联动的合作机制,与县域白茶主要产区的乌木镇、团坝镇、清水镇、四合镇等乡镇党委建立良好沟通协调机制,搭建产业信息共享平台,推动金融资源与产业资源精准匹配,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实现对白茶产业发展的强大支撑。

延链条,打开“茶旅融合”新格局

“开茶啰!”随着一声呐喊在大竹县团坝镇深山中响起,一年一度的“大竹白茶”喊山开茶节正式拉开帷幕。团坝镇白茶村的茶山上云雾缭绕,采茶人手指翻飞,一片片嫩芽落入竹篓,茶香四溢,游客们穿梭其间,体验采茶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馈赠。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大竹县白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翔感慨万千:“这一切都要感谢农商银行的鼎力支持。”

10年前,作为大竹县第一批种植白茶的开拓者之一,廖翔带着几百株茶苗从浙江安吉返乡试种,一路走来见证了白茶产业如何由弱到强、由小到大,最终成为大竹县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如今,大竹县白茶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盛产面积达5万亩。“白茶的种植面积上来了,但是如何让白茶产业摆脱单一,实现多元化发展,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廖翔表示。

从2020年开始,廖翔就着手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依托白茶基地的生态优势打造集茶园观光、采茶体验、制茶工坊、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茶旅融合示范园区。前期建设茶园茶厂投资过大,导致该合作社资金紧缺。达州农商银行大竹支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该合作社对接,通过细致的调查和测算为其提供了400万元的贷款支持,帮助该合作社打造云峰茶谷AAA级景区及特色民宿,持续开发喊山开茶节、茶事体验、茶宴品鉴等文化项目,如今“大竹白茶”喊山开茶节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3000万元。

“农商银行不仅帮我们解决了资金问题,更为我们提供了贷款、账户、结算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为我们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廖翔说。

近年来,达州农商银行大竹支行紧扣地方产业特色,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精准发力,创新服务模式,通过“产业+金融”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支农新路。该支行将继续深耕白茶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到文旅延伸,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助力大竹白茶实现从“一片叶子”到“一个产业”再到“一个链条”的跨越升级。

责任编辑:黄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