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农信资讯 > 媒体报道

【中国经济时报】四川农信:锐意创新打造巴蜀主力军银行

2021-09-27 09:25:50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中央一号文件曾提出,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等,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解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前往四川省中江县、雅安市、夹江县、宜宾市及其下辖的兴文县进行了调查采访。

截至2021年6月底,四川农信全辖资产规模1.75万亿元,各项存款1.5万亿元,贷款规模8527亿元,资产规模、各项存款均居四川省内金融机构第一位。2020年,四川省农信系统实现利润93.8亿元。四川省农信系统有96家法人机构(不含成都农商行),有5200个营业网点,占全省银行业的36.7%,有1.1万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线上线下遍布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解决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川省农信联社党委副书记、主任张希介绍说,“四川农信紧盯打造‘农村金融主力军、地方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主力军’目标愿景,砥砺奋进,已经发展成为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可信赖的、不可替代的一支重要金融力量。”

 

四川农信(雅安)

农综站成为支农新阵地新亮点新特色

 

雅安市辖6县2区,2020年GDP为754.59亿元,排名四川省第十九位,总人口为157万人。

截至2021年8月末,四川农信(雅安)资产613.7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22.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02.67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37.71%和31.6%,居雅安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位。其中,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1900户,贷款余额为16.3亿元,重点支持了雅安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区藏茶产业园项目等5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为了践行四川农信“农村金融主力军银行、地方金融主力军银行、普惠金融主力军银行”的目标,立足于满足农村主体金融服务需求、填补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及服务缺失、加强偏远地区弱势群体金融支持,四川农信(雅安)探索创建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力争将农综站建设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雅安市共有行政村554个,截至2021年8月末,四川农信(雅安)已建成农综站449个。为将农综站打造成为“距离乡村最近的一站”和“服务乡村最全的一站”,四川农信(雅安)农综站升级打造为银政、银企、银商三种合作模式。记者在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看到,这里摆放着蒙顶山茶的礼盒,当地百姓需要买什么农产品,在农综站或手机上的“蜀信e惠生活”电商平台下单,就能收到产品。解放村村支书彭启华告诉记者,解放村共有1037户,有贷款户数202户,贷款金额1500万元,贷款覆盖面19.5%,评定信用户989户,授信金额6720万元,主要支持茶叶购销、加工,养猪以及农家乐经营等,全村的人均存款能达到3.5万元。

省联社雅安办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农综站除提供基础的金融服务外,还作为信贷投放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为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产业发展贷款,如茶叶贷、藤椒贷等。同时,农综站实现了与政务服务下沉相结合,推进“政务+金融”综合服务合作,全市7个法人行社均与当地政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将陆续实现政务中心农业类、社保保障类、医疗保障类等36项服务下沉到村一级,协同村(居)委会开展党支部“双基共建”“党风廉政建设”“村级财务公示”和民政计生等政务服务。

同时,四川农信(雅安)正在探索建立和当地司法部门、电信公司、快递企业、保险机构等与“三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单位的合作机制,依托村级组织携手打造集“行政代办事项、法律问询、基础金融服务、话费宽带受理、快递收寄、基础保险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型农综站,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强大作用。

 

宜宾农商银行

三大特色产品贷款助力乡村振兴

 

宜宾是四川省的经济大市,GDP总量仅次于成都、绵阳,目前正打造四川省经济副中心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

宜宾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梅发贵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宜宾农商银行的资产总额目前已超过615.68亿元,存贷规模超过863.73亿元,全行服务客户达233.03万户,无论从资产规模,还是机构数量和员工人数看,均已成为四川农信最大的城区农商银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末,宜宾农商银行发放涉农贷款169.28亿元。为了支持“三农”发展,该行创新推出了乡村振兴贷、党建专项资金贷、蜀青振兴贷三大特色产品贷款,有了“特色产品贷”,乡村也有了新气象。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担保、融资贵等问题,宜宾农商银行与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推出支持宜宾特色农业产业、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政银担合作分险产品——乡村振兴贷,由宜宾市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按宜宾市农业农村局设定的银行风险补偿金金额放大10倍发放,通过政府风险补偿金、银行、市农担公司3:3:4的风险分担比例进行分险。截至2021年8月末,宜宾农商银行累计为931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8.34亿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乡村振兴贷产品121户,金额2.59亿元。

为了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宜宾农商银行牵头全市农商银行对接宜宾市委组织部,针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出党建专项资金贷,也由宜宾市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按照宜宾市委组织部存入银行的风险补偿金金额放大10倍发放贷款,同样按照乡村振兴贷的风险分担比例进行分险。截至8月末,宜宾农商银行牵头全市农商银行向45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党建专项资金贷6024万元,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

近年来,各乡镇都有回乡创业的青年。四川省农信联社与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推出了蜀青振兴贷青年创业贷款产品,支持全省城乡青年创业和发展。宜宾农商银行加大了对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工等青年客户的信贷支持。截至8月末,累计发放蜀青振兴贷139笔,贷款金额达5077万元。

对于在外打工的人们,此心安处是吾乡。安石之“心”、有现代设计感的村民文化中心和民宿……当记者走进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安石村时,不由得眼前一亮,因建筑点亮了乡村之美,有很多大学生都到安石村来写生、旅行。

记者了解到,财政投入加上企业投资,再有银行的资金支持,安石村采用四方共建(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主体、投资建设公司、文旅公司),项目运营公司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占股51%,企业占股29%,专业文旅企业占股20%,以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已完成项目一期建设1567亩,将形成稻鱼共生区、大地艺术区等“十院十景”,打造成现代乡村的典范。

 

中江农商银行

智能小额农贷让农业产业“开花”

 

中江县与成都平原隔着一座龙泉山,2020年的GDP为391.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5613元、16903元。

中江农商银行董事长陈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截至2021年8月末,该行存款余额为305.29亿元,贷款余额为147.7亿元。为了支持乡村振兴,2021年该行与全县30个乡镇、2个工业园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19.73亿元,累计投放涉农贷款73.48亿元。

记者了解到,中江农商银行不断推动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因为中江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出去打工的人比较多,所以这里的村民每年带回的存款不少。

四川农信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出智能小额农贷产品。而中江是农业大县,智能小额农贷一直助力着乡村振兴。截至2021年8月末,中江农商银行智能小额农贷总申请户数8924户,在四川省排名第三;有效授信户数6532户,在四川省排名第四;有效授信金额5.9亿元,在四川省排名第二;贷款余额2.65亿元,户均贷款金额6.1万元,没有产生一笔不良贷款

中江农商银行利用智能小额农贷系统业务办理的高效性,对存量小额农贷到期办理续贷或增加贷款金额的,通过调查了解结合客户原信用状况,对客户现场采集信息进行线上办理,利用系统授信期限3年,单笔贷款最长期限可达5年,减轻了线下办理业务的压力。现已转换1307户,发放金额8297万元。

智能小额农贷系统使得服务效率得到提高,全程电子化、无纸化和审查审批模型自动化辅助,从移动进件申请受理到客户自助用款,最快5分钟可以完成。农户覆盖面也得到不断扩大。中江作为四川省首批智能小额农贷试点县市区之一,还推出服务村社干部、外出务工人员、新型农业主体经营者融资模式,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贷款往返跑路的问题。智能小额农贷的特点是“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手续比较简单,通过整村评级授信,中江将有40余万户农户享受到贷款的便利。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有哪些难题待突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郑醒尘表示,在提供担保服务、创新抵质押物政策、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和农村信用体制建设等方面,须加强农村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强化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和保障责任,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并研究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使之能灵活适应市场化运作要求。政府还要牵头整合资源,引导保险、政策性担保公司、农业农村部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融入,实现优势互补。

 

夹江农信联社

农村“三资”管理系统成功落地

 

夹江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6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82元。

“截至2021年8月,夹江农信联社存款余额102.85亿元,占县域金融机构总量的35%,贷款余额53.94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的33%。存贷市场份额均居夹江县第一。”夹江农信联社理事长任洪军告诉记者。

夹江农信联社最有特色的,是创新推出了农村“三资”管理系统,围绕有效助力乡村治理,推动银行支付结算与政府三资系统直连工作。记者了解到,通过前置三资管理调研、流程梳理再造、需求梳理澄清、银政系统直连、人员培训辅导等方式,目前已形成操作性较强的夹江模式。

早在2018年初,四川省农信联社到夹江县调研,碰撞出通过银政合作开展“三资”监管的业务构想。而四川农信深耕三农,营业网点、员工数量、金融机具等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省100%的县域、91%的乡镇和88%的行政村,已具备了开展“三资”监管工作的必要条件。2019年10月,四川农信与夹江县“三资管理平台”对接实现了银村直连,“金融+乡村政务”变成了现实。

记者获悉,该方案有效解决了村级财务人员缺乏、会计水平相对较低、难以规范管理账务的缺点,规避了村级民主理财机制、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的情况,确保银村直连的落地实施。目前,夹江县“三资”监管平台累计办理记账业务6.9万笔,金额7.9亿元,为村社节省跨行转账费用6万余元。

“三资”监管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廉政建设、乡村治理,构建起良好的县域政治生态环境。

 

兴文农商银行

助力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壮大

 

兴文县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地,总人口有50万,常住人口有38万,2021年上半年,全县GDP总量72.2亿元。

兴文农商银行董事长陈雨对记者表示,截至8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74.9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3.09亿元,不良贷款余额6479.05万元,占比为1.22%。该行重点支持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电子商务、竹产业转型、田园综合体建设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

记者了解到,兴文农商银行围绕四川省“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县域“4+3”农业体系,重点支持农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包括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做精做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金融服务,今年新增涉农投放2.92亿元,累计投放涉农贷款资金40.38亿元,占各类贷款累放金额的76.07%,助力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壮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

兴文农商银行服务和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上规模化和产业化,截至8月末,该行授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69户,用信530余户。创新推出了“兴凤贷”“兴虾贷”“兴竹贷”等“兴”字头信贷产品,支持山地乌骨鸡、竹产业、稻鱼稻虾、生猪及肉牛等地方性重点产业,已累计投放贷款1.21亿元。

为了带动农民增收,兴文县共乐镇创建了镇集体经济公司。共乐镇党委委员李朝源告诉记者,该镇建立土地预流转制度,按每亩400-500元,将农户土地集中预流转到镇集体经济公司,进入招商引资土地储备库,再将储备库土地流转给企业,每亩按土地流转费用的20%作为集体经济收入。

记者在共乐镇看到了连片的稻虾产业园。共乐镇组建稻虾专业合作社,形成“党组织+集体资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该镇与润亿澳龙养殖公司和山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龙头公司出技术、负责销售,共乐镇出土地和人力,目前已经流转了6500亩土地发展稻虾。李朝源告诉记者,因为龙虾从苗子到上市,只需要4个月时间,村民的养殖积极性也很高。现在孵化基地可日产虾苗70万尾,年产值可达1.28亿元。

记者在兴文了解到,下一步,兴文农商银行将探索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模式,探索“银担”“政银担”“农业产业链”等业务模式,重点支持绿色农业、农业科技等,提升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李贞